發(fā)布時間:2017-12-25 文章出處:博億開源 瀏覽:
鋁水澆包是鋁水處理、轉運和澆注等過程必不可少的裝備。與鋁水接觸的內(nèi)襯通常是用白泥和老煤粉等耐火材料修搪而成,由于這些修搪材料在混制時需添加一定量的水,故修搪好的鋁水包內(nèi)襯中含有相當多的水分,如不將它徹底烘干烘透,當鋁水進入鋁水澆包后,內(nèi)襯中的水分遇到高溫鋁水后會迅速汽化并侵入鋁水中,其后果不僅大大提高鋁水中的含氣量,導致所澆注的鑄件易產(chǎn)生氣孔缺陷,而且會導致內(nèi)襯大塊剝落而混入鋁水中,從而易使鑄件產(chǎn)生夾雜物缺陷,與此同時,包襯的使用壽命也將大大縮短,甚至會導致鋁水將鋁水澆包壁熔穿而釀成生產(chǎn)事故。由此可見,包襯是否烘干烘透對鑄件質(zhì)量和安全生產(chǎn)影響是很大的。目前由于包襯的烘干程度很難定量檢測把關,因此,鋁水澆包的烘干設備和工藝是否合理、有效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國內(nèi)大多數(shù)鑄造廠家采用樹柴或柴油作為燃料對修搪后的鋁水澆包包襯進行烘干。如果用樹柴作為燃料進行烘干會產(chǎn)生較大的煙霧和粉塵,對周圍環(huán)境污染大,而且鋁水澆包的底部會因樹柴堆積覆蓋而常常烘不透。如果用柴油作為燃料進行烘干則成本較高,而且如果柴油的噴嘴密封性差,或者噴油壓力控制不當,部分柴油會滴漏在包襯上而不能充分燃燒,從而造成新的發(fā)氣源,當鐵水注入時會產(chǎn)生與包襯未烘干類似的鑄件氣孔缺陷。
我公司研發(fā)一種鋁水澆包烘干工藝,以便在制造與修理鋁水澆包時,使鋁水澆包內(nèi)部充分干燥,防止鋁水澆包包襯開裂、掉落。
鋁水澆包烘干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a)在鋁水澆包外殼上均勻開設若干個直徑為8-10mm的排氣孔,相鄰兩個排氣孔的圓心間距為200mm,在鋁水澆包烘烤前進行檢查,保證每個排氣孔暢通;
b)采用焦炭作為燃料,焦炭放在燃燒裝置的圓柱形爐膛內(nèi),燃燒裝置配備離心式鼓風機,離心式鼓風機的風量控制在2-5m³/h;焦炭燃燒后,啟動離心式鼓風機,從燃燒裝置的噴嘴內(nèi)吹出火束,將鋁水澆包烘干;
c)火束的長度控制在600-800mm,火束末端離開鐵水包底部的距離為150-250mm;
d)1-3噸的鐵水包,噴嘴內(nèi)徑選用100-150mm;4-10噸的鐵水包,噴嘴內(nèi)徑選用160-200mm;
e)鋁水澆包為非脫硫澆包,包襯厚度為15~25mm、重量為1~3噸,烘干時間控制在1~1.5小時;襯厚度為15~25mm、重量為4~10噸的非脫硫澆包,烘干時間控制在1.5~2小時;
f)鋁水澆包為脫硫澆包,包襯厚度為15~25mm、重量為1~3噸,烘干時間控制在2~2.5小時;包襯厚度為15~25mm、重量為4~10噸的脫硫澆包,烘干時間控制在2.5~3小時;
應用我公司鋁水澆包包襯烘干工藝,可有效烘干鋁水包包襯中的水分,且包襯不易開裂,不僅有效降低鑄件氣孔和夾雜物缺陷,而且該烘干工藝具有簡單易行、環(huán)境改善、成本低廉的特點。